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

飆股的長相:我不看財報,照樣選對股票

四個步驟,迅速看出飆股的長相

飆股的長相:我不看財報,照樣選對股票
樣看K線,飆股的長相跟一般股票哪裡不一樣?
  財報數字密密麻麻,說明全用我看不懂的中文,會漲的股票到底在哪?
  有沒有辦法比別人早一步看出:「就是這支股票」?

 
 日本K線大師林則行,繼《大漲的訊號》教你看穿價量玄機、運用「賣壓比例」,每一次都賣在最高點後,這一回他要傳授你:
  用一張K線圖、五個步驟,篩選出真正的大飆股!
  再以「兩段式上漲」,準確預測高點;
  接著用林則行獨家發明的「K線波動率」,評估股價是否過熱;
  藉著「順位相關係數」,算出賣股訊號,
  就算你不看財報,也能比別人賺更多!

  飆股的長相,你看得出來嗎?K線大師公開他的選股祕笈──

  ◎你是選到第一?還是買到唯一?
  業界第一往往落入削價競爭,股價漲幅經常比業界第二名遜色。你要買的是擁有獨家技術或服務、能在競爭中獲得壓倒性勝利的公司。

  ◎你買的是潮流股?還是流行股?
  潮流股不管經濟是否景氣,都無法避免上漲的趨勢。而流行股雖然能博得一時人氣,但是失敗率通常很高。你能分辨嗎?

  ◎你看到的公司獲利,是靠轉虧為盈?還是靠天才合併重組?
  轉虧為盈的公司是「天上掉下來的禮物」,你可以撿到便宜。業績成長15%的小公司,比起成長5%的大公司股價更容易上漲。不過,若這轉虧為盈是來自於合併或重組,效益則不會維持太久。

  此外,K線大師還要公開他的獨門進場、退場五步驟──

  Step 1:一張K線,看出「創新高價」股的長相。
  股票飆漲前,必須有一段像鉛筆般細長的「平穩期」,那是什麼形狀?
  平穩期的長度要多長、幅度要多小就會大漲?

  Step 2:公司「哪裡」發生巨大變化?你得找出來。
  搭上潮流、獨占利基市場、受惠於政策等,這些都是公司賺大錢的指標。

  Step 3:買進前先預測高點,若漲幅未達20%,不買!
  「兩段式上漲」算式超簡單,「近期低點+近期漲幅」,馬上算出這檔股票會漲到哪!

  Step 4:掌握大盤面貌,確保飆股漲勢不被大盤拖累。
  如何看出大盤即將暴跌?掌握三個徵兆,你就能全身而退。

  Step 5:下單前,再學林則行這樣掌握買、賣點,賺更多!
  別在創新高價當天下單,定律是「買隔天的開盤價」,還要用比前一天收盤價低0.5%~1.0%的限價下單。

  最後是最關鍵的:高點後的賣股訊號,
  林則行獨創「賣出轉換線」,用減法就能算出何時該賣。
   
  簡單五步驟,確保你選的個股一定賺錢。
    
  懶得自己一支一支找?沒關係,本書特別附錄由冠軍操盤手黃嘉斌幫你精選的
  「股價翻倍的祕密:2014最值得投資的潛力大飆股」,讓你比別人更快看出飆股的長相!
你有沒有碰過類似的經驗,電視節目上出現新藝人,或是跟公司、業界的前輩或晚輩初次碰面,往往你只看一眼就能感覺到:「這個人以後會成功!」

直覺與瞎猜不同,那是你累積了許多閱人經驗後的反應,我相信從以前到現在,能讓你直覺「這個人以後會成功!」的對象,只有鳳毛麟角。

股票也是一樣,我們必須投資那種直覺「這支一定會飆漲」的股票,要做到這一點,就得練習看懂飆股的「漲」相;而想磨練這樣的眼力,就得大量接觸股票,了解公司成功的必要條件。


這種直覺有個特色,就是你對自己的選擇不會妥協。當你去超商買啤酒時,最喜歡的廠牌剛好賣完,這時你多半會改買第二喜歡的廠牌;但我們不會因為今天沒看到讓人眼睛一亮的厲害人物,就降低標準,對另一個人產生「這傢伙不簡單」的感覺;股票也是一樣,我們不會因為今天看不到有「漲」相的股票,就退而求其次,感覺另一支股票會飆漲。

投資股票最重要的是,能一眼看出其價值。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幾乎都練就憑直覺看出股票「漲」相的本領──我這麼說絕對沒有誇大其實,事實上,這種直覺不是一朝一夕速成,而是經過大量的個股研究磨練出來的,而本書就是要培養你,一眼就看出飆股長相的實力。

或許有人認為:「直覺很難捉摸,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敏銳度,不是人人都能學會。」這麼想就太杞人憂天了,因為我過去也曾無法靠直覺選股,但是只要跟我一樣,照著本書的五步驟練習,培養這種直覺力,就能比別人預先布局,因為你一眼就能看出飆股的長相。

一定會漲的股票,長什麼樣?

那麼,讓專業投資人直覺「這支一定會漲」的股票,究竟長什麼樣?

舉例來說,靠著Wii席捲全球的遊戲機製造商任天堂,它的股價從2003年的谷底到2007年的高點,總共翻漲了9倍。至於以優衣庫(UNIQLO)品牌聞名全球的迅銷公司,其股價從2002年到2012年,也總共翻漲了8倍。

再來問一個問題,請問目前全球最耀眼的企業是哪一家?我想答案十之八九是蘋果公司。蘋果公司於2001年推出可攜式音樂播放器iPod、2007年推出iPhone、2010年推出平板電腦iPad,這一連串的強勁攻勢,讓蘋果股價從2003年的谷底到2012年的高點,總共飆漲了95倍。

相較之下,微軟呢?它曾是全球IT龍頭,但時至今日,大家還覺得微軟在領導IT產業嗎?我想沒人這麼認為吧,因為他們除了升級Windows版本,沒有其他獲利策略;進入雲端時代後,他們的經營只會更加艱難,微軟的股價從2000年以後,就幾乎是在原地踏步。

不過,在1990年代,微軟曾是成長型企業(指因本身具備某些優勢,如行業領先、技術壟斷和管理高效等,而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、能得到高投資回報的企業)的指標,因為它幾乎獨占了電腦作業系統市場,並隨著電腦的普及,獲利愈來愈驚人。微軟的股價在1990年代成長了98倍,當時投資人對微軟的敬畏,與今天的態度真是不可同日而語。

「1990年代的超級大飆股是微軟,之後由蘋果接棒。」這個事實對大家來說或許並不新鮮,但我相信有很多人看到這裡,才知道飆股的股價竟然可以飆漲近百倍,等於拿1萬元投資,可以拿回100萬元!

飆股定理一:獲利持續成長20%

我們從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,凡是獲利無法成長20%以上的企業,根本稱不上成長型企業;而企業想要持續成長,就必須能提供社會需要的技術與服務──這些技術和服務,能讓投資人直覺:「這支股票一定會漲!」

由此,我們得到飆股的第一條定理:企業獲利持續成長20%以上,股價就會飆漲;反之,做不到這一點,股價就注定低迷。

我們回頭檢驗蘋果與微軟這兩家公司的獲利情況。微軟從2000年以後,獲利成長率降到20%以下,而蘋果則是超過20%。

從2000年到2011年,蘋果的年均獲利成長率為36%;相較之下,微軟平均只有14%。14%的成長率在不景氣時已經算是非常出色的表現,但還是無法滿足市場的期待。

微軟從1992年到2000年的年均獲利成長率有35%,到了2011年卻只剩下14%,連原先的一半都不到。2003年,微軟的獲利終於突破過去網路浪潮最沸騰的2000年高點,比蘋果早兩年達到這個目標,但股價依舊沒有大漲。

飆股定理二:股價能突破過去高點

年均獲利成長率長期維持20%以上的企業,就是具備飆股長相的投資標的,不過,預測企業未來的成長率,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

我們對每天穿的、吃的、用的產品,對其所屬公司的股票,或許還能做到某種程度的判斷;但如果牽涉到原物料、機械、電腦軟體等一般消費者比較陌生的領域,就束手無策了,偏偏大部分的上市公司,都是一般人不熟悉的領域。

由此可見,想藉由掌握社會脈動、公司動態來選出飆股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此,我建議以股價走勢圖來當作突破點。

股價走勢圖代表全體投資人的意見,獲利好、有未來性的公司,走勢自然會上揚,反之則會下跌。再者,不管是汽車製造商還是原物料供貨商,不同產業的公司,走勢圖都以相同形式來表現;換言之,股價走勢圖讓投資人可以用同一個標準衡量所有企業,這麼好用的工具沒有道理不用。

運用股價走勢圖,我們可以掌握跟「獲利成長20%以上」同等重要的第二條飆股定理:能突破過去高點。

股票分兩種:一種能迅速上漲,另一種會持續低迷。當股價真正上漲時,一定會突破過去高點;沒有突破過去高點,股價絕不可能持續上漲。換句話說,能突破過去高點的股票,才是真正的飆股。

股價創新高宛如命運的十字路口,投資人進場的最佳時機,就是突破新高價位的瞬間。

例如蘋果公司在2005年1月終於突破2000年網路浪潮的高價,隨著iPod風靡全世界,蘋果2005年第一季的每股盈餘(EPS)甚至來到35美分,相較於前年同期只有8美分,等於一年就漲了4.38倍,漲幅非常驚人。

在2005年第一季財報公布一週後,蘋果的股價就創下歷史新高。蘋果在突破新高價後,股價暴漲了17倍。相較之下,微軟自1999年12月以後,股價就沒有再創過新高,到了2012年,股價甚至攔腰砍一半,這代表它的表現讓投資人買不下手。

即使你所研究的股票不像蘋果或微軟這麼經典,也沒關係,你只需記住這個定理,就不會認錯飆股:沒有創新高價的股票,就不會大漲。

同時滿足兩大定理,才是真飆股

有些投資人覺得「等價位跌深一點再買才划算」,但股價會跌,一定有它的道理,況且股價下跌不代表一定會反彈回來,也可能繼續下殺。如果有人曾經因為微軟股價下跌便逢低買進,現在股票可能還住在套房裡,遲遲等不到它漲回來。

總之,當你不確定某檔股票是不是真正的飆股,只要看股價走勢圖就對了;但是投資人難免會遇到灰色地帶,因為有些股票看起來明明不錯,卻還不足以讓人鐵口直斷:「這支股票一定會漲!」

例如,有人可能會想:「說到IT產業,谷歌也是其中的佼佼者,買谷歌的股票如何呢?」我猜很多人的直覺都是:「谷歌的股價表現雖然不如蘋果,但比微軟好太多了。」這麼分析固然沒錯,但投資是「買」或「不買」的二元世界,光用「表現介於蘋果和微軟之間」來判斷是否可以進場,理由似乎不夠充分。

像這種時候,股價走勢圖就能派上用場了。谷歌的股價從2004年掛牌上市到2007年的高點,總共翻漲了7倍,但之後便走勢持平、進入平穩期。

關於平穩期,我會在第二節詳述。目前光看谷歌的走勢圖,就能明顯看出它的走勢比微軟強勁很多,也能看出谷歌的實力,確實介於蘋果和微軟之間;但除了這一點,股價走勢圖還能看出此時不是買進谷歌的好時機,因為真正的飆股走勢不會持平,而是會陡升。

在這5年的平穩期中,谷歌的獲利成長了2倍。如果只做基本面分析,那麼股價應該也會上漲2倍,事實上卻並非如此。

谷歌雖然持續進行大型的購併計畫,但本身除了搜尋引擎,沒有其他大筆的收益, 所以投資人都在觀望它能否找到新的高收益來源;換句話說,投資人認為長期來看,這家公司很難維持20%以上的獲利成長率──這就是谷歌無法創新高價的原因,因此,谷歌不算真正的飆股。

此外,說到網路時代的大贏家,絕對不能漏掉社群遊戲。過去電視遊戲機曾經引爆極大的熱潮,我由此推論社群遊戲的熱潮也不會是曇花一現。日本最大的社群遊戲公司GREE,2007年4月的會員數已達116萬人,到了2011年底,會員數更是飆升到1.9億人。

GREE的股價從2008年掛牌上市到2011年的高點為止,一共上漲了6倍,股價則在「開箱子」(指用戶付費後,可隨機獲得虛擬寶物)成為社會問題前的幾個月觸頂。

從2008年6月到2011年6月,GREE的經常利益平均成長了133%,而且新上市的股票在蜜月期後通常會大跌,這檔股價卻從一開始就不斷看漲,所以上市後平穩期沒有持續太久就突破高點(創新高價)──此時就是最好的買點。從這兩條飆股定理來看,無論獲利或股價走勢,GREE都達到標準,是不折不扣的飆股。

決定「買」或「不買」,只需四步驟

當你在做投資決策時,請務必檢查以下四個項目,我以☀的數量來標示每一項的重要性。

1.公司是否出現巨大轉變 ☀☀☀☀

該不該買進某支股票,最重要的就是判斷該公司是否出現巨大轉變?獲利是否急速成長?具體來說,就是第一條飆股定理:這家公司的獲利,能否維持20%的成長率?因為這是最重要的項目,所以我給它四個☀,詳細內容我會在第二章說明。

最擅長判斷一個事業是否出現巨大轉變的,通常是經濟學家、商業顧問或企業經營者,但我們很少聽說這些人靠投資股票致富,因為嚴格來說,投資股票和分析事業是兩回事,因此,無論是經濟學專家、對事業發展敏銳度很高的人,還是擅長預測景氣的專家,都無法掌握股市行情。

2. 看股價走勢圖選股 ☀☀☀

經濟學家、商業顧問、企業經營者無法靠股票致富,最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看股價走勢圖的習慣。即便他們知道某個事業將來大有可為,但他們的進場時機不是太早,就是利多早就反映在股價上,對選股沒有足夠的敏銳度。

專業投資人在選股時,一定先看股價走勢圖(方法詳見第一章第二節),遵照飆股的兩大定理,去尋找創新高價股。股價走勢圖是將所有重要的情報匯聚在一張圖中的便利工具,光是這張圖就能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分析技巧,我們沒道理不好好利用它。我認為善用股價走勢圖,才是通往獲利的捷徑,所以我給它三顆☀。

真正會漲的飆股,股價走勢圖會表現得非常鮮明強烈,當它出現創新高價時,就是最好的買點。這好比是藝人的經紀公司,他們很少從零開始培育一個新人,往往是在某個人突然爆紅時趕快簽下,因為爆紅的人已經通過市場的檢驗,所以值得投資。

當你選出中意的個股後,還要拿你選的股票跟別的股票做比較,了解目前市場如何看待你選的股票(方法詳見第三章)。如果你選的股票裡,有一支的股價走勢與其他同業完全不同,就要多加注意。

3. 判斷大盤走勢☀☀

注意大盤動向非常重要,因為當股市進入下跌行情時,即便是成長型企業,股價也會跟著下跌,所以當大盤呈現跌勢時,最好不要進場。關於這部分,我會在第六章詳細說明。

注意大盤動向雖然重要,但我只給兩顆☀。因為大盤動向和政府政策、經濟脈動往往會有連動關係,也是投資人比較沒把握的領域。因此,儘管大盤的漲跌對股價有決定性的影響,但投資人不能把判斷能否進場的重點,全放在大盤上。

4. 用技術分析判斷:這支股票會漲到哪?

技術分析(方法詳見第四章)的重要度雖然只有一顆☀,但對於提升投資的精準度非常有幫助。

我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,難免會摻雜個人的主觀想法,例如相信基因醫學有大好前景的人,自然會對基因治療概念股抱持樂觀的態度。相較之下,技術分析是單純只有數值的世界,當某個數值出現,就代表這支股票的股價有很高的機率會上漲。

在技術分析中,個人判斷完全沒有插手的餘地,所以是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。

以上是買進的部分,關於賣出,我會在第五章詳細說明。